中华民国史 第三卷
- 李新 总主編
- 2011年07月
- 中华书局
- 社會科學-学术著作
- 32
- 第1版
- 第5印次
- 出版前言
- 序言
- 前言
- 第一章 袁世凯死后的国内政局
- 第一节 段祺瑞政府的成立
- 一 段内阁的组成和国会的召开
- 二 各省督军、省长的任命
- 第二节 各派政治力量的动向
- 一 孙中山及国民党人的动向
- 二 进步党人的动向
- 三 北洋集团的开始分化
- 第二章 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
- 第一节 府院之争
- 一 研究系和商榷系在制宪问题上的斗争
- 二 督军团对国民党人的攻击
- 三 府院权限之争
- 四 对德绝交及其国际背景
- 五 参战问题引起的风波
- 第二节 张勋复辟
- 一 北洋八省“独立”和国会解散
- 二 张勋集团与皖系军阀的角逐
- 三 复辟丑剧和全国反复辟的斗争
- 四 复辟失败和段祺瑞的乘机再起
- 第三章 西南军阀的纷起
- 第一节 滇系军阀
- 一 川滇黔军之战
- 二 滇系军阀的扩张
- 第二节 桂系军阀对两广的控制
- 一 桂系对广东的控制
- 二 桂系军阀的残暴统治
- 第三节 川黔两省军阀割据势力
- 一 川系势力
- 二 黔系势力
- 第四章 孙中山南下护法和南北战争
- 第一节 护法军政府的成立
- 一 孙中山南下筹备护法政府
- 二 海军南下支持孙中山护法
- 三 孙中山成立军政府
- 四 各地护法军、靖国军的兴起
- 第二节 南北战争的开始
- 一 南北政府的战略方针及其战略部署
- 二 湖南的争夺战
- 三 段祺瑞内阁的第二次倒台
- 第三节 南北和战之争
- 一 护法军内部和战问题的分歧
- 二 北洋军阀内部和战问题的争吵
- 三 南军攻克岳阳和北军占领荆襄
- 四 北军第二次攻湘之战
- 五 段祺瑞第三次组阁
- 六 吴佩孚与陆荣廷签订停战协定
- 第四节 军政府改组和护法运动的失败
- 一 孙中山炮击观音山
- 二 西南联合会议的出现
- 三 军政府改组和孙中山离粤
- 四 护法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教训
- 第五章 段祺瑞的卖国与独裁
- 第一节 日皖勾结
- 一 日本寺内内阁的对华政策
- 二 “西原借款”与日皖勾结
- 三 日美的争夺与勾结——《蓝辛—石井协定》
- 四 中日军事协定的签订
- 第二节 安福国会的召开
- 一 安福俱乐部的形成
- 二 安福国会的召开
- 三 徐世昌当选大总统
- 四 围绕选举副总统问题上的斗争
- 第六章 南北议和
- 第一节 南北议和的时代背景
- 一 列强侵略中国的新形势
- 二 国内和平呼声的高涨与和平期成会等团体的出现
- 第二节 南北和会的召开及其破裂
- 一 南北和会的酝酿和准备
- 二 南北和会的召开和中断
- 三 南北和会的恢复及其破裂
- 第七章 五四运动
- 第一节 新的思想启蒙运动
- 一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
- 二 百家争鸣和新旧思潮的激战
- 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
- 第二节 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
- 一 协约国胜利在中国的反响
- 二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准备
- 三 巴黎和会开幕与山东问题的提出
- 四 山东问题的交涉和失败
- 第三节 五四爱国运动
- 一 各界对山东问题的关注
- 二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各方面的评论
- 三 五四爱国运动引起的政治波澜
- 四 北京政府应付山东问题的初步方针
- 五 五月下旬政局恶化
- 六 六三运动和罢免曹、陆、章
- 第四节 继续动荡的政局
- 一 北京政府的政治危机
- 二 英美在华势力对山东问题的态度
- 三 一个独特的军阀——吴佩孚
- 四 西南方面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图及镇压
- 第五节 拒签对德和约及其他
- 一 拒签对德和约
- 二 对奥和约的签订
- 三 几段尾声
- 四 山东问题的继续
- 第六节 “五四”前后的孙中山
- 一 孙中山及国民党人对五四运动的态度
- 二 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和中国国民党的建立
- 第七节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
- 第八章 直皖战争
- 第一节 直皖矛盾的激化
- 一 吴佩孚的撤防北归和西南军阀“联直制皖”的策略
- 二 河南易督和八省同盟的建立
- 三 安福系的倒阁运动和靳内阁去留之争
- 四 张作霖的调停及其失败
- 第二节 直皖战争的爆发
- 一 直皖战争前夕双方的备战活动
- 二 战争经过
- 三 直胜皖败的原因
- 四 各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双方的态度
- 第三节 战争的善后处理
- 一 直奉间的矛盾开始显露
- 二 内阁问题
- 三 惩办祸首问题
- 四 召开国民大会问题
- 五 解散新国会问题
- 六 一项政治分赃密约
- 参考文献
- 中文档案文献
- 中文著作
- 中文报纸
- 中文期刊
- 日文档案文献
- 日文著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