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 抗战后期的农村经济

出版日期:2011-07-01  出处/来源:中华民国史 第十卷 主要责任者:李新 总主編

字体大小:
背景设置:        
  
文内检索:

摘要 Abstract

抗战爆发后,农村经济就一直是维系国民政府战时财政、军需民食供应的重要来源和支柱,尤其是在实行“田赋三征”以后,为缓解战时国民政府财政危机、物价上涨的压力,民食军需供应的矛盾,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但是,由于国民政府只重视战时的现实经济需要,忽视对农村经济长远的安排,结果,所制定政策往往演变为以最大限度对农村进行搜刮和剥削为特征,致使农村经济从1941年起就开始逐渐陷入衰落的困境之中。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:第一,农田耕种面积逐年减少。大后方15省耕地面积,抗战前为3899.75万亩,1938年为3859.3万亩,1939年为3869.86万亩,1940年为3849.04万亩,1941年为...

请登录后浏览全文内容 立即登录

中华民国史 第十卷

古联(北京)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©2016-2023 京ICP备16022726号-5